李晓斌 | 曾经被摄影界漠视多年,但却被历史记住了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 立即订阅
「 摄影大咖说 」
与超过600人一起聆听
22位摄影大咖的真知和见解
李晓斌
1953年生于北京
著名摄影家,代表作《上访者》等
原“四月影会”核心发起人之一
---------- 对李晓斌作品的评价 ----------
不得不说的李晓斌(节选)
文/鲍昆
2002年2月
······ 当中国艺术家在20世纪80年代津津乐道形式主义的时候,形式主义在起源的西方却早就是昨日黄花了。以科学主义为背景的形式主义高峰期是在50年代以前,在后,它和以人本主义为渊源的其它美学思想开始走向没落,渐渐被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等新的方法、思想所替代。这些新的美学思潮,具有更宽广的批评视角和更丰富的表现手段。它们用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全新的话语范式,对当代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产生的复杂文化现象进行细致地剖析,从更高的层面上审视批评人类的审美现象。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80年代的中国还是一个刚刚摆脱封闭的农业社会,还不具备与这些思潮对接的社会条件。人们当时对现代化的渴望,在生活中表现为对传说中的发达国家的虚幻崇拜;在艺术上则是肤浅地表面模仿,并将许多似懂非懂的西方艺术一概冠以现代派形式主义的称号。所以形式主义的科学化色彩,正好迎合了对科学启蒙怀有极大期待的向现代工业国家转型时要求现代性的社会欲求。另外,形式主义美学在理论和创作上有操作简单易行实用的特点,尤其适宜摄影这一门带有机械特点的艺术媒介。它几乎与摄影一贯的“构图”、“取景”方法说异曲同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与其说形式主义是新摄影家举起的新主张,不如说是旧手艺精神在新口号粉饰下的重新登场。它暗合了五四以后一些在新旧交替时代的文人对摄影术的理解,即将摄影作为传统文人画意再现的巧器,而不是和生活与时俱进的镜子和工具。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大量的摄影人,把镜头的兴趣点朝向与社会生活无关的,暮色朝晖下的花丛小径,去感物伤情,弘己私愿。这也就是形式主义在中国短暂地起过个性解放的积极作用后,迅速转向反面的原因和结局。
而李晓斌恰恰是在这种阑艳的“艺术”氛围中,保留了一份独特的清醒,在鄙视的包围中,在大家的一不留神之中,成就了自己成为“大家”的历史角色。二十年过后,历史曾经的华美铅华退尽,大家才发现二十年前视之为废品的那些影像,恰恰才是今天不可重复的摄影。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刚刚过去的二十年只是相对短暂的一瞬,但中国人民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几乎完成了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性工业社会的急速转折,同时也经受了绝不同于以往的,无比复杂深刻的精神洗礼。这期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这一切,都将是我们子孙后代永远值得缅怀的精神历程。只有摄影,才是承担连接这一历史画廊最当之无愧的媒介。可惜的是,走过这段岁月的多数摄影人,却让如此惊心动魄的历史在自己的镜头前无声地滑过,以至于今天能拿出那段历史有分量影像的人寥寥无几。但幸运地是还有广州的安哥(作品集《生活在邓小平时代》,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01年),在整个80年代的中后期,以全方位的视角记录了变革中的南国大地。李晓斌和安哥的摄影,是我们的后代解读作为他们的父辈的生活——我们的岁月的标本。因为,没有摄影的历史,将是残缺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不得不说李晓斌们的原因。
阅读全文 |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
钟阿城谈李晓斌(节选)
文/阿城
写于2002年7月
不过晓斌的厉害在于,他过去的积累太多了,他会随着开放的程度,不断拿出东西来。他不囿于各种意识形态,因此对人的直感判断令人惊异,所以他的东西造成了几代人都爱看的现象。我预感,晓斌的摄影,会成为共和国的影象编年史。
阅读全文 |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
阅读李晓斌(节选)
——不是序的序
文/章诒和
2006年12月1日
受制于现实,摄影的艺术感觉存在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重要的是判断力,还要一点点勇敢。李晓斌的创作从内心冲动开始到影像完成,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我很欣赏这一点。其实任何人的生命旅途,到了最后都是一个人。
(此处删去131字)
在岁月的轮回中我们都变老,但李晓斌用镜头述说的故事不会结束。
阅读全文 |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
李晓斌的“灰色摄影”
文/朱大可
2009年3月
中国摄影长期面对着两个最具杀伤力的敌人,首先是吴印咸、徐肖冰和杜修贤式的新华体,以摆拍和精美构图为美学前提,展开国家主义的自我赞美,我称之为“红色摄影”;其次是以郎静山为代表的沙龙风光摄影,也就是用对大自然的唯美立场去取代社会视觉和底层关怀,我称其为“绿色摄影”。90年代以来,中国摄影界涌起非国家主义摄影运动,一些老摄影师浮出水面,其中包括李振盛和蒋少武等人的“非典式红色摄影”,他们以独立的政治视觉,尖锐指涉国家专政题材,为人类保存了大量反面的历史图像。此外,一种我称为“灰色摄影”的运动也开始涌起,强烈关注社会底层和民众的日常生活。李晓斌的作品,无疑就是这“灰色摄影”的代表。
早在前数码时代、也就是摄影尚未成为盛大群众运动的年代,李晓斌就以大数额的拍摄,获得了关于中国社会的20万张底片。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它来自耐心而持续的关注。摄影师抓住那些被“新华眼”和“沙龙眼”忽略的事物——最庸常的街景、有瑕疵的小人物、平民和穷人的平淡表情、繁琐的街头微观戏剧、以及各种无法划入“优美”范畴的影像。所有这些题材勾勒了“灰色美学”的逻辑边界。李晓斌的大多数作品,舍弃观念、构图、光线、影调等各种预谋的设计,也舍弃世人所孜孜不倦的“优美”诉求,散发出浓烈的“业余”气息,却真切还原了80~90年代中国民众的灰色生活,成为“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有力的影像鉴证者。
灰色摄影,也就是那种更为自然主义的纪实摄影,它要探求影像的写实性、真实性和还原性,以便从司空见惯的场景中发现历史的真相。这是一场富有耐心的等待和捕捉。它完全取决于时间和图片的数量。有时,少数类似《上访者》那样的图片,突然跃出幽闭的暗房,放射着令人眩目的亮光。但这类饱受赞誉的作品,并非李晓斌美学的代表。正如他本人所言,重要的是“不依附意识形态,不迎合西方文化口味,不以艺术、影象为目的。只是记录人、岁月、生活”,如此而已。
我完全能够理解这种超越审美趣味的客观主义立场。这其实就是文化人类学的立场。摄影师把自身与历史的眼睛合二为一,融解在喧嚣城市的空气里,仿佛是透明的存在。这是一种奇妙的感受。摄影者把眼睛投放在现场,却收起了舌头,因为它拒绝言说,而执意要成为缄默和坚忍的旁观者。而经过时间的腐蚀和历史的渗透,这些“不美”和“平淡”的灰色图片,最终露出了社会批判的隐蔽意图。这无疑取决于摄影师的视觉良知。记录,就是为历史守贞,捍卫它最本真的面容,以便为未来的读图者获取社会观察与批判的权力。
---------- 正文开始 ----------
曾经被摄影界漠视多年,但却被历史记住了
李晓斌个人回顾展
1976-1989
10多年前,栗宪庭为李晓斌策展了《李晓斌个人回顾展(1976-1989)》,阿城在展览前言中这样写道:“······不过晓斌的厉害在于,他过去的积累太多了,他会随着开放的程度,不断拿出东西来。他不囿于各种意识形态,因此对人的直感判断令人惊异,所以他的东西造成了几代人都爱看的现象。我预感,晓斌的摄影,会成为共和国的影象编年史。”
1976年4月初,原历史博物馆楼顶拍摄的天安门广场,摄影/李晓斌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李晓斌老师的个人回顾展作品。
李晓斌个人回顾展(1976-1989)。本照片摄于1984年,天安门广场
1976年4月3日上午,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孩子。
1976年4月4日上午,天安门广场,李铁华讲演声讨四人帮。
1976年秋,北京,在地震棚下玩闹的孩子。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后,天安门前公共汽车上的记录者。
1976年10月8日,粉碎四人帮自发游行中的解放军队伍,杨成武上将等人也在队伍中。
1977年1月8日,“历史的审判”,东长安街现东方广场处。
1977年1月8日,天安门前观礼台下,悼念周总理抄写诗词的人民群众。
1977年1月8日,天安门前,周总理逝世一周年。
1977年春,北京卧佛寺公园的情侣。
1977年初,石家庄市,卖茶水的孩子。
1977年6月,北京王府井大街,四联美发店。
1977年夏,十渡的孩子。
1977年11月,北京,上访者。
1977年冬,北京城市生活,“残局”。
1978年1月,群众自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纪念碑下,悼念文革中被四人帮迫害的英雄遇罗克。
1978年春节除夕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舞会,预示着禁舞初开。
1978年春,天安门广场,云南知青要求返城的请愿活动。
1978年3月,山西五台山,推磨的小脚老人。
1978年春,山西五台山,给寺院世代送粮的当地农民。
1978年夏,石家庄火车站,文革后期的私营业者。(当时出租车还没有出现)
1978年冬,文化部长黄镇,与吕复、蓝光、舒强等文艺界领导在一起。
1978年,11界3中全会召开前的天安门广场,看报纸的少先队队员。
1978年冬,北京芳草地,围观外国人拍照的孩子们。
1978年,进城卖菜的农民。
1979年1月,北京沙滩儿,十字路口出现第一块美女广告牌。
1979年4月三中全会后,广西农村经济改革,分田分地分牲口。
1979年春,广西南宁市,读报的三轮车夫。
1979年春,北京颐和园公园,跳摇滚摆舞的时尚青年。
1979年春,北京阜成门现立交桥原址,观看耍猴的北京市民。
1979年,北京永定门火车站,吃早餐的人们。
1979年4月,广西南宁市,吃甘蔗的人。
1979年9月27日,第一个民间街头美术展览,“星星美展”在中国美术馆外举办。
1980年,北京故宫,大碗茶。
1980年春,北京圆明园公园。“星星美展”“四月影会”“今天”中的一些文艺青年,星期天经常到圆明园聚会。
1980年春,“星星美展”主要成员马德升在家中。
1980年春,北京北海公园,与进口车合影的女青年。
1980年3月,北京北海公园,时尚的青年男女。
1980年3月,北京北海公园,时尚的青年男女。
1980年4月,北海公园,化妆开始在青年女性中出现。
1980年4月,北京北海公园,“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正在展开。
1980年4月,快速冲卷技术兴起,北京北海公园,街头拎着未干胶片得人。
1980年夏,在故宫的游人,围观外国游客。
1980年夏,北京动物园,吃西红柿的一家人。
1980年,北京,画家袁运生与小女儿在家中。
1980年,北京北海公园,蛤蟆镜上贴商标的时尚女青年。
1980年春,北京动物园的情侣。
1980年3月,北京北海公园,玩儿童玩具的成年人。
1980年春,北京北海公园,照镜子的小伙子。
1980年,河北保定,第一监狱。
1980年5月2日,北京樱桃沟公园,跳交谊舞的青年男女。
街上流行红群众,摄于1985年夏。那年全国女青年以夏天穿红裙子,冬天穿红羽绒服为时尚。
1980年11月,中国女排第一次赢得世界杯,天安门广场人民群众欢庆胜利。
1980年12月,北京故宫,红旗车与市场经济。
1980年冬,原北京和平饭店,一慢二看三通过。
1980年冬,河北盛芳镇,农家墙上的文革宣传画。
1981年春节,河北霸县,农村摄影个体户门前的广告。
1981年春节,河北霸县农村,摄影个体户。
1981年春节,河北霸县乡村理发店。
1981年元宵节,河北霸县,带团徽、礼帽,梳着大辫子照相的县城姑娘。
1981年元宵节,河北霸县,去看社戏的母子。
1981年元宵节,河北霸县,卖老鼠药的荣誉军人。
1981年春,杭州市,经济改革初期的城市居民。
1981年3月,江苏省泗阳县,百岁夫妻。
1981年4月,“绍兴印象”。
1981年夏,北京正义路,新婚夫妇拉着新买的家具在回家的路上。
1981年夏,北戴河,时髦的个体女郎。
1981年,江苏泗阳县集市。
1981年秋,沈阳市,母亲。
1981年,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楼。
1981年秋,吉林长白山,集市一角。
1981年,秦皇岛,在贞女祠前合影的军人。
1981年冬,北京颐和园公园情侣。
1982年,河北白洋淀,进城。
1982年春,广交会场前,等待给来宾拎包打工的当地人。
1982年春,广东街头。
1982年1月,河北霸县,爷孙俩。
1982年,广州著名的服装市场高低街。
1982年,河北安新县,农村经济变革初期。
1982年,河北安新县的儿童。
1982年,广州市个体户。
1982年,广州市著名的服装市场,高低街。
1982年,北京紫竹院公园,气功热。
1982年,河北安新县小张庄,计划生育活动正在展开中。
1982年,河北白洋淀,女孩儿。
1982年,河北白洋淀,农家装饰。
1982年,海南五指山,黎族女孩儿。
1982年,海南岛,五指山黎族儿童。
1982年,内蒙古呼市,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观众时装的变化。
1982年,河北白洋淀小张庄,农村家庭中的墙上装饰,美人替代了年画。
1982年,北京中山公园,时尚杂志开始出现。
1982年摄于成都市锦江大礼堂门前。
1982年冬,北京颐和园知春亭餐厅。
1983年,河北农村。
1984年,北京中山公园,国营饭馆。
1984年夏,北京宣武门,销售报刊的人。
1984年建国35周年大庆,天安门广场前。
1985年1月,北京中山公园,穿红色衣裤的时尚女青年。
1985年春,中国美术馆,法国时装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时装展在中国展出,由于该展览与当时中国国情差异,观者寥寥。
1985年,北京王府井大街南口,第一块巨型日本商品广告。
1985年夏,中央美院附中,时尚的学生。
1985年,中国美术馆法国时装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时装展。
1985年,美国劳森柏现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1986年,四川成都市,涌向全国各大城市的打工者。
1986年,成都市,个体发廊。
1986年,四川九寨沟失学儿童。
1986年,天安门前照相的解放军战士。
1987年,肯德基(前门店)进入中国。
1987年,北京街头。
1988年12月,中国美术馆,第一届中国油画人体大展购票场景。
1989年春节,中国美术馆现代艺术展。
李晓斌个人回顾展后记
在李晓斌老师的个人回顾展中,这些照片你应该不陌生吧?
《上访者》,拍摄10年后,被公开展出,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1976年4月初的天安门广场》,见证了天安门四五运动的全景;《红旗车》,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代缩影;《中国女排首获世界冠军》,被尤伦斯收藏,做成巨幅悬挂在798艺术区尤伦斯艺术商店。等等……但你了解它们背后的拍摄历程与社会时代背景吗?
本周一至周五,「摄影大咖说」将每天发布1期短音频,由李晓斌老师亲自为你讲述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与时代感悟。今天发布第一期《“你就坚持你的”——<上访者>背后的故事(上)》。
感兴趣的朋友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立即收听吧~~
▼▼▼▼
· END ·
编辑:进化、五月
视觉:小绿
---------- 结尾彩蛋不容错过 ----------
▼
「摄影大咖说」
#摄影大咖说是什么鬼? 22位摄影大咖都有谁? 5分钟短视频告诉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32zmbfvv&width=500&height=375&auto=0
▼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订阅
让22位摄影大咖,陪你度过120天的影像新生活
▼
对「 摄影大咖说 」有任何疑问
都可以联系
风小子
微信ID:iFengBoy